天天射护士天天干美女,国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日韩视频第1页,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亚洲精品欧美日本中文字幕,五月婷婷六月天,四虎影院免费在线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今日要聞
三千八百萬人的意志鑄成鋼鐵巨拳,有何法寶?
2025-09-03 11:04:15 編輯:劉曉哲

  “三千八百萬人的意志,已鑄成鋼鐵的巨拳”

  一次聯合大會凝聚的同心抗戰(zhàn)合力

  “蜿蜒的沂水,巍峨的蒙山,前進的戰(zhàn)士們,盛會空前。我們在抗戰(zhàn)中成長,我們在烽火中鍛煉,三千八百萬人的意志,已鑄成鋼鐵的巨拳,粉碎投降的危險,掙斷奴隸的鐵鏈。聽啊!全山東的人民一齊高呼:團結到底,抗戰(zhàn)到底……”這段《聯合大會會歌》歌詞,誕生于1940年。字里行間,彰顯著山東人民同仇敵愾的傲骨。

  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日軍一路南下,山東淪陷。握指方能成拳,把全省各地的斗爭力量,匯成一支團結的隊伍聯合抗戰(zhàn),勢在必行。在此背景下,山東分局決定,發(fā)動各界人士召開山東省聯合大會,民主選舉產生領導機構,實現全省抗日群眾組織的統一領導。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旗幟下,齊魯兒女以血肉之軀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衛(wèi)民族尊嚴的鋼鐵長城,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抵御外侮的偉大篇章。

  千年銀杏樹的見證

  從臨沂市沂南縣向西南20多公里,就來到了青駝鎮(zhèn)。青駝鎮(zhèn),因青駝寺而得名。如今,古寺的舊址成為山東抗日民主政權創(chuàng)建紀念館。

  走到紀念館的廣場上,一座造型別致的主題雕塑映入眼簾。

  這座雕塑是一本翻開的厚書?!凹堩摗彼慕?,隱約能看到磨損痕跡?!凹垙垺鄙珴晌⑽⒎狐S,上面繁體豎排、密密麻麻寫著文字。紙張最右邊的一行紅色大字格外醒目:聯合大會會刊。雕塑背面,是“還政于民”四個遒勁大字,出自1940年時任省臨時參議會副議長馬保三之手。

  沂南縣黨性教育基地副主任劉瑞艷介紹,雕塑設計靈感來自《山東省聯合大會特刊》?!斑@本書共有20多萬字,由于當時紙張以及印刷材料匱乏,印數極其有限,是一份抗戰(zhàn)時期少有的資料。書中收集了所有在會上作報告的領導人的講話稿,登載了山東省的行政機關和群眾團體所有領導成員名單,是極為重要的抗戰(zhàn)歷史文獻?!?/span>

山東省聯合大會現場。

  《山東省聯合大會特刊》的重要性,還在于它見證并記錄了一段關于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的往事。

  1937年9月30日,日軍侵入山東。韓復榘率10萬大軍南逃,日軍不戰(zhàn)而得濟南、青島。1938年5月,山東全省淪為敵后。

  民主政權建設是抗日根據地建設首要的、根本的任務。伴隨八路軍主力進入山東,1939年5月19日,中共中央在關于山東工作的指示中強調:八路軍部隊或地方游擊隊,如無政權則決不能發(fā)展鞏固與建立根據地,因此已得政權決不應放棄,并還應努力爭取新的縣區(qū)政權。根據指示,中共中央山東分局要求,凡是有條件的地方都要建立抗日民主政權。6月初,山東分局派出一批干部到各地組建縣、區(qū)、鄉(xiāng)抗日民主政權。

  隨著戰(zhàn)事推進,山東政治格局發(fā)生深刻變化。一方面,日軍進行大“掃蕩”,國民黨地方政權紛紛垮臺。另一方面,山東抗日民主政權有了很大發(fā)展,反抗侵略和壓迫有了支點。到1940年7月,山東抗日根據地內已經成立1個行政主任公署、9個專員公署、66個縣級抗日民主政府及300個區(qū)鄉(xiāng)抗日政府。建立省級抗日民主政權,在山東抗日根據地的條件已經成熟。

  走進山東抗日民主政權創(chuàng)建紀念館后院,穿過小橋,經過連廊,一株25米高的銀杏樹擎天而立。這株銀杏樹是唐代時期所植,至今已有1300多年,需要5個成年人,才能將其環(huán)抱過來。

  一陣清風吹來,綠葉簌簌作響,送來清涼。1940年7月26日,山東省聯合大會就在銀杏樹下的空地召開。

  那個盛夏,300多名參會代表,突破日寇層層封鎖,從四面八方奔赴青駝。其中,有粗臂寬肩的工人農民,也有德高望重的名宿士紳,有白發(fā)皓然的老人,也有朝氣蓬勃的青年,有短發(fā)的女學生,也有小腳的老大娘。他們里面,有些來自八路軍、抗日自衛(wèi)軍以及各種抗日部隊,有些是共產黨員、抗協會員和國民黨員,還有些是活躍在基層的工農群眾。

  在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旗幟的號召下,全省各黨派、各民族、各階級、各階層、各團體的意志和行動熔鑄一體。古老的青駝寺,從未如此熱鬧。

  山東省聯合大會是一系列會議。此后一個月里,山東省國大代表試選復選大會,山東省總動員委員會成立會,山東省工農青婦文各界代表大會,山東省各界救國聯合會成立大會,山東省臨時參議會成立大會陸續(xù)舉行。各界仁人志士紛紛發(fā)表抗日救國主張,行使民主權利。

  成功進行國大代表復選;選舉產生山東省臨時參議會,這是全省最高民意機關和立法機關;山東省婦女救國聯合總會、山東省青年救國聯合會、山東省各界救國聯合總會等宣布成立,從此全省實現了抗日群眾組織的統一領導;選舉產生山東省戰(zhàn)時工作推行委員會,這是山東抗日民主政權最高權力機關,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成立的全國第一個省級政權,它的成立,標志著山東省級統一的抗日民主政權的誕生,以及山東抗日根據地的正式形成。

  一本“大書”背后的故事

  8月19日,由國家檔案局組織編纂的《抗日戰(zhàn)爭檔案匯編》新書發(fā)布。在書中,記者找到了《山東省聯合大會特刊》的完整影印版。這本特刊收錄了大會的80多篇文稿,達430頁。

  大會為何能在短短一月時間內,匯聚各方力量,取得如此之多的成果?翻檢檔案可以發(fā)現,“三三制”政策功不可沒。

  1940年3月,中共中央發(fā)布《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問題》的黨內指示,首次明確提出了“三三制”:“根據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政權的原則,在人員分配上,應規(guī)定為共產黨員占三分之一,非黨的左派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間派占三分之一?!?/span>

  山東分局根據中央的指示精神,在6月8日發(fā)布的《關于政權問題的新決定》中,要求各地切實執(zhí)行“三三制”。山東省聯合大會的推選程序和代表結構,就充分體現了這一原則。

  “三三制”通過吸納社會各階層力量參政議政,匯聚起全民族抗戰(zhàn)的磅礴力量,成為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的有力抓手。

  作為山東教育界的耆宿,進步人士范明樞倡導新學,宣傳科學與民主,支持學生參加五四運動,積極推行平民教育,創(chuàng)辦了曲阜歷史上第一所平民夜校。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后,他以古稀之齡踏上烽火征途,積極發(fā)動群眾,組織抗敵自衛(wèi)軍。

  在山東省第一屆臨時參議會上,代表們一致決定,推選范明樞為參議長。任職期間,他積極執(zhí)行抗日民主政權各項政策,號召人民堅持敵后抗戰(zhàn)?!巴瑫r,他還代表山東人民,痛斥國民黨在山東造成的種種惡果,大力呼吁全國人民為實現聯合政府而斗爭。他跋涉至沂蒙,奔走于各派之間,發(fā)出團結救亡的洪亮呼聲?!鄙綎|博物館革命文物部工作人員儀明源介紹。

  在貫徹統戰(zhàn)政策、建構“三三制”民主政權過程中,無數像范明樞一樣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能量得到充分釋放。

  正因如此,作為平臺載體的山東省聯合大會,各項經驗尤為寶貴。為盡可能全面地匯集大會文件、記載大會盛況,大會宣教委員會專門編印了《山東省聯合大會特刊》。這本厚厚的“大書”,由大眾日報社大眾印書館于1941年3月出版。

  1942年,日軍對沂蒙山發(fā)動大“掃蕩”,斗爭形勢嚴峻。馬保三專程找到“沂蒙紅嫂”王換于,將《山東省聯合大會特刊》鄭重交給她保管。馬保三叮囑她說,山東所有抗日機構名稱和干部名單都在里面,要是落到敵人手里,會造成重大損失,要千方百計把這本書保存好。

  從那以后,王換于始終把這本書當寶貝一樣保護著。她用一塊印花棉布把書包好,有時藏在山洞中,有時埋在小樹林里,更多的時候是隨身攜帶,睡覺也不離手?!巴鯎Q于保存這本珍貴文獻,付出了很大犧牲。1978年,老人將這本書交給沂南有關部門,后被山東省檔案館珍藏?!闭劶坝坝〉妆緛須v時,山東省檔案館編輯研究處副處長陳曉說。

  “既團結又斗爭”的方針

  山東省聯合大會是一個縮影??箲?zhàn)期間,山東黨組織正確執(zhí)行黨的統一戰(zhàn)線政策,貫徹落實“既團結又斗爭”的統戰(zhàn)方針,成功匯聚了同仇敵愾的抗日力量,迎來抗戰(zhàn)勝利的曙光。

  早在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之初,按照中共中央和北方局的指示精神,山東省委就已積極爭取國民黨在山東抗戰(zhàn),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組織人民群眾開展游擊戰(zhàn)爭,創(chuàng)建抗日根據地。

  “盧溝橋事變前后,山東省委協助中共中央代表,促成對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主席兼國民革命軍第三路軍總指揮韓復榘的統戰(zhàn)工作。”山東省委黨史研究院研究二處處長、一級調研員閆化川介紹。此后,在魯西北,與國民黨山東省第六區(qū)專員范筑先達成共識,合作抗日,成為國共合作抗戰(zhàn)的全國典范。

  閆化川說,為維護共同抗日局面,山東黨組織區(qū)別對待國民黨軍隊,實行“既團結又斗爭”的統戰(zhàn)方針。于學忠部來自東北軍,秉持“既不紅,又不藍,三條道路走中間”的政治態(tài)度,在山東抗戰(zhàn)比較積極,成為統戰(zhàn)的爭取對象。于學忠也默許抗日根據地建立民主政權,并拒絕將八路軍調離山東。沈鴻烈則是典型的頑固派,不僅積極“限共”,還暗中勾結日軍,成為山東黨組織重點打擊對象。1941年秋,他被迫辭職。

  山東黨組織還積極爭取地方武裝、愛國人士等,爭取各階層力量加入抗戰(zhàn)陣營。先后團結韓多峰、孫璽鳳、張里元等,促成當地合作抗日。先后爭取愛國進步人士范明樞、馬耀南、李澄之、劉民生、梁竹航、萬春圃、朱蓂階等,吸收他們加入抗戰(zhàn)陣營。對一些動搖的民間武裝,如“紅槍會”“聯莊會”,進行“打拉結合”改造,僅1939年就改編地方武裝近10萬人。

  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不僅包括國共兩黨及各愛國黨派團體,還包括廣大民眾。在省委領導下,1937年9月18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山東省隊部成立。此后,很多縣相繼建立民先組織,成立各抗日群眾團體。

  1939年至1940年,在黨的領導下,各級工、農、青、婦群眾組織領導機關紛紛組建。山東省聯合大會期間,全省統一的群眾團體成立,進一步起到了聚沙成塔的作用。至1945年8月,全省有組織的群眾達400余萬人,民兵50余萬人,自衛(wèi)團150萬人,為奪取抗戰(zhàn)勝利,夯實了群眾基礎。

  在青駝寺,原本有兩株千年銀杏樹。當年,日寇得知愛國人士在此開會,趕來破壞,焚毀了青駝寺。一株銀杏樹被燒毀,山東省聯合大會會址也經過多次轉移,才完成了全部議程。

  硝煙遠逝,歷史有痕。幸存的銀杏樹已經浴火重生,新枝直指蒼穹,愈發(fā)雄偉。在樹干上,仍能看到焦黑的烙印。那是戰(zhàn)火的痕跡,更是齊魯兒女同仇敵愾、共御外侮的“功勛章”。

  這個“法寶”就是人心

  在青駝鎮(zhèn)采訪時,記者去了一趟中共臨費沂邊聯縣委舊址。這處舊址,被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列為新發(fā)現的近現代代表性建筑。當地老人說,這里以前是馮氏家廟。1940年初,馮家把家廟貢獻出來,后來成為縣委和聯防辦事處機關的辦公地點。

  臨費沂邊聯縣,這個名字今天已經很陌生。它從1940年6月成立,至1945年10月撤銷,只存在了5年多。那段時間,邊聯縣委、縣政府舉辦各種抗日訓練班,開展集市街頭宣傳,走訪貧苦農民雇工,廣泛發(fā)動群眾,團結進步勢力,建立各種抗日救亡團體。同時,實行民主選舉,建立地方武裝,動員群眾參軍參戰(zhàn),為根據地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齊魯大地,這樣的抗日民主政權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弱到強,最終形成星火燎原之勢,并促進了民眾的大團結、大覺醒。

  1939年10月4日,毛澤東在《共產黨人》發(fā)刊詞中指出:“統一戰(zhàn)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zhàn)勝敵人的三個法寶,三個主要的法寶?!?/span>

  統一戰(zhàn)線工作,本質就是“人心”和“力量”,就是團結起來、組織起來。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人心向背、力量對比,是決定成敗的關鍵。中國共產黨是為民為公為天下的政黨,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黨領導群眾認識自己的利益,支持和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團結起來為自己的利益而奮斗。在沂蒙根據地,我們黨就是扎扎實實堅持并實行這一原則的。

  山東分局機關報大眾日報,1939年1月1日創(chuàng)刊第一天,頭版頭條刊登編輯室文章《應該警惕的二十八年的第一天》,明確提出,“我們相信,偉大的中華民族,一定能象鐵一般地團結起來,四萬萬五千萬人象一個巨人那樣地站立起來,在戰(zhàn)勝一切艱難困苦中,戰(zhàn)勝日本帝國主義,取得最后的徹底解放?!卑l(fā)刊詞號召全體山東軍民為鞏固與擴大抗日游擊根據地而堅決奮斗,為民族解放,為自由幸福的新中國而斗爭到底。

  1943年7月7日,大眾日報刊發(fā)了一篇紀念“七七”六周年的征文《奮戰(zhàn)苦斗中的山東軍民》。文章說,共產黨八路軍除了與敵偽戰(zhàn)斗,為山東民眾做了很多事:“頭一件是實行民主:有事大家商議,凡關于與民眾有利害關系的事,得先叫大家明白,一起想辦法,絕不獨斷獨行。不拿民眾當‘阿斗’,看得起民眾。不害怕民眾起來,倒是深怕民眾不起來;不害怕民眾說話,深怕民眾有話不說;不害怕民眾參政,深怕民眾不積極參政。”文章說,八路軍是“真正的愛民”,“什么苦,都不怕;遇困難,就克服;凡關于國家民族或老百姓的利益,都樂意拼命地去干?!?/span>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歷史已經證明并將繼續(xù)證明,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始終堅持團結奮斗,我們就一定能戰(zhàn)勝一切困難,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來源:大眾新聞客戶端

編輯:劉曉哲 王譽林

一審:賈春毅

二審:孫瑞永

三審:管延會


新派新聞
新聞熱線:2998776
版權所有 ? 濰坊市融媒體中心
魯ICP備0902118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