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生命既要科技精度又要人文溫度
□新派融媒體評論員 劉元超
暑期到來,親水活動日益增多,水域安全問題備受關注。近日,濰坊市園林環(huán)衛(wèi)服務中心為市直管公園景區(qū)配備自動充氣式“智能救生圈”,這不僅是一次安全設備的迭代升級,更是科技賦能安全管理的生動實踐,為市民游客的生命安全筑起一道堅實屏障。
這一“救命神器”的技術革新直擊傳統(tǒng)救援痛點,內(nèi)置智能感應與高壓氣罐系統(tǒng),實現(xiàn)入水瞬間自動充氣,打破了人工操作的效率瓶頸;超60%的減重設計,讓救援人員在緊急時刻能精準遠投,極大提升了救援響應速度和成功率。這些技術細節(jié)的突破,讓冰冷的設備成為有速度、有精度的“生命守護者”,彰顯出科技賦能公共安全的強大力量。
市園林環(huán)衛(wèi)服務中心配套開展的專項培訓同樣值得點贊。通過系統(tǒng)培訓,確保關鍵時刻“拉得出、用得上、救得下”。這種將硬件升級與能力提升同步推進的做法,讓智能設備不再是“展品”,而是真正成為守護生命的“利器”。
當然,“智能救生圈”要想在關鍵時刻發(fā)揮作用,還離不開市民游客的共同維護。這要求管理部門在強化設備管護的同時,還要通過宣傳引導提升公眾安全意識,讓“非緊急不取用”成為社會共識,確保救命設備時刻處于“備戰(zhàn)”狀態(tài)。
在親水需求與汛期風險疊加的當下,“智能救生圈”的投用不僅體現(xiàn)了公共管理部門對生命的敬畏,更展現(xiàn)出科技成果轉(zhuǎn)化為民生福祉的創(chuàng)新路徑。期待未來有更多這樣兼具科技含量與人文關懷的舉措落地,讓城市安全防線既有“智能大腦”的硬核支撐,更有人人守護的溫暖底色。
編輯:平小娜 趙越
一審:姜健 李敬友
二審:孫瑞永
三審:管延會